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教育基地

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12-30点击量:1147

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于2020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为原拜泉县生态农业展览馆基础上扩建而成,后在中国生态学学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东北循环经济和黑土保育研究所,于2008年在研究所基础上建成生态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集科研教学、展示文物、旅游科普为一体的县级全公益生态文化博物馆,面积为3040平方米,分东、西两苑展馆,还有7处户外展馆和基地,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功能强,是向群众广泛开展科普教育的最佳大课堂。

博物馆有工作人员7人,各基地、展馆的科普教育志愿者186人。开馆至今已接待国内外生态专家、学者、各专业团体和社会各界及中小学校520多个,超过近6万多人(次)来生态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课题研究、考察体验、学术交流,受到社会的高度赞扬和国内外生态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点赞,被称为是一座“多学科教育基地”。亚太地区作家大卫.卡索曾称拜泉生态农业是对习近平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生动诠释。

基地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而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阵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保护好耕地中黑土地“大熊猫”、防治水土流失、“有肥无水望哭、有水无肥一半谷”成为拜泉人的座右铭。

博物馆秉承“科学强,国家强”的科普教育宗旨,“以生态农业+科普=体验式生态农业”为主题,充分利用拜泉122条小流域和双阳河、润津河、通肯河三条河流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优势,将科学研究成果科普化,生态化、产业化,策划实施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和青少年研学活动,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基地每年围绕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纪念日开展“绿水青山美丽拜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耕地中黑土地大熊猫”、“建设自然保护区,助力生物多样性发展”、“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培养教育下一代”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开展生态科普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生态科普活动;针对热点科技问题组织公众科普报告及科学家科普讲坛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青少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特色优质科教资源,开发多种形式的高质量原创科普;开展科普教育基地设计课,利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动植物、农村生活文化等资源来设计体验活动的体验生态农业基地;同时,基地还积极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连续多年深入农村开展生态技术在山水田林湖草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科学研究。

拜泉生态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海峡两岸三地环境教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博士生、研究生的流动工作站和第二课堂;是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委党校科研与教育基地;2017年被评为全国新农村文化优秀教育基地;2019年10月8日,中国资源环境与生态保育学会授予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生态“文明优秀教育阵地”;2020年1月10日,被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教育基地;同时,它还是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环境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齐齐哈尔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县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全县党员教育基地。

拜泉是全国丘陵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成功的样板,更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拜泉生态文化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模板,是一块浓缩的生态农业活化石。


image.png

东北循环经济与生态科学研究所

image.png

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

image.png

户外科研教育基地

image.png

亚太地区作家大卫.卡索参观博物馆

image.png

新时代治理水土流失生态技术讲解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image.png

科技志愿服务调查

image.png

开展生态技术在山水田林湖草沙治理 

(拜泉生态文化博物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