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25-02-13点击量:737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始建于1991年;2014年被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2022年入选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核心创建区域。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北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境内,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绝无仅有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面积10829公顷。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原生性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单性木兰、林麝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白花兜兰和麻栗坡兜兰为代表的兰科植物;洞穴及洞穴生物多样性。目前已知维管束植物1905种,陆生脊椎动物379种,其中两栖类24种,爬行类70种,鸟类212种,兽类61种;昆虫408种。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自然保护意识,保护区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了珍稀植物园、单性木兰园等特色园区,还有兰花展示馆供人观赏。此外,宣教馆内极具喀斯特地貌和景观特色的展示,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的美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加上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名片,木论保护区管理中心自然教育基地已成为当地主要的科普基地之一,成为环江县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保护区积极创新科普教育模式,采取“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馆内,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宣教馆、兰花馆、繁育馆开展科普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讲解,让人们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珍稀物种;在馆外,充分利用夏令营、冬令营及其他节假日,与科研单位及高校合作,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园、进保护区开设自然教育课堂,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开设线上科普课堂,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科普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岩溶地质地貌发育演化等;与公检法部门联合开展生态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科普线上直播。目前已发布线上科普短视频80余期,联合开展线上直播两次,浏览量超过40万人次;线下也组织各类讲座、培训等活动,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这种多元化的科普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