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侦探”探寻昆虫邻居,这场活动超有料!
发布时间:2025-08-26点击量:13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的重要分会场活动,一场生态研学之旅在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内的上海生境博物馆精彩上演。在绿八居民区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组织下,近30名社区儿童化身为“生态小侦探”,在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汤亮的引领下,开启了一场主题为“探寻昆虫邻居,共绘自然之美”的城市生态探索。
汤亮以“城市迷你王国”为引,用生动却不失严谨的语言揭开了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
“竹节虫是拟态大师,它们能瞬间‘变’成一段树枝、一片树叶,让天敌无处可寻”,汤亮的话语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从上海常见的黑胸大蠊与白蚁的“亲缘关系”,到其提取物在牙膏中能起到修复牙龈的妙用;从隐翅虫接触皮肤的应急处理到蚊子退化的第二对翅膀——平衡棒的功能……这些看似微小的生命,其生存智慧与生态价值在汤亮的讲解中变得立体而清晰。“原来阳台上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藏着这么多大学问!”一位小朋友在互动环节忍不住感叹。
认识完各类昆虫后,孩子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手工环节——制作《蝶翅画》。从挑选不同颜色、形状的蝶翅,到构思画面布局,再到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拼贴,最后添加干花、树叶等自然元素,老师详细示范了创作过程。
孩子们的创意如泉涌:“我要做一只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我想用蝴蝶翅膀拼出一朵大大的花”……8岁的乐乐拿着一片蓝色蝶翅说:“这片翅膀像天空一样蓝,我要用它做蝴蝶的身体。”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活动临近尾声,汤亮语重心长地告诉小朋友们:“这些小小的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有的帮助花朵授粉,让我们能品尝到各种水果;有的分解落叶,肥沃土壤;还有的是其他动物的食物。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活动现场,孩子们专注听讲、好奇提问、认真制作蝶翅画,完成作品后自豪展示的场景,成为了美好的瞬间。家长们对活动也赞不绝口:“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希望以后能多举办。”
此次“探寻昆虫邻居,共绘自然之美”研学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不仅认识了身边常见的昆虫,了解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亲手制作蝶翅画的过程中,与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小朋友加入自然探索的队伍,一起发现城市中的生态之美。
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是中国生态学学会精心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动,本届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生态学学会承办,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十余家单位协办。自2018年发起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足迹覆盖全国近20个省市,累计设立主、分会场近200个,线上线下受众500多万人次,为提升公民生态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