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科普行-楚雄州林草技术培训班在姚安县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29点击量:8
2025年8月12日至13日,中国生态科普行-楚雄州林草技术培训班在姚安县举办,此次培训班由楚雄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姚安县林业和草原局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滇中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科普基地和自然资源部滇中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关键带科学观测研究站协办,以“林草科技支撑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旨,是促进林草科技服务楚雄林下经济,推动全州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州各县市林草局分管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的副局长,姚安县9个乡镇分管林草工作的副乡(镇)长,相关林草技术骨干,部分林下经济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共106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围绕“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及科普示范、光伏生态修复技术”主题,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全州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培训特邀业内权威专家授课,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北京大学教授以“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形成与利用”为题,深入解析野生真菌的生长机理与开发潜力,为学员搭建起野生菌资源研究的理论框架;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聚焦“食用菌仿生种植技术”,详细讲解仿野生环境下的种植技巧、模式与关键技术点,为人工培育食用菌提供实操指南;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博士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剖析“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偏好”,引导学员从生态系统层面理解野生菌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楚雄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2个项目负责人结合课题实践与进展,分享了“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推广与科普示范实施情况”、“光伏生态修复技术”。为全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探索林下经济复合型发展模式;同时,光伏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展现了绿色发展的多元路径。
实地观摩环节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林草技术的实践成果。在南华县天子庙坡国有林场,实地察看林下仿野生种植的赤松茸,了解其栽培、生长环境调控等技术细节;在姚安县弥兴镇,参观了湿加松林间种植滇红玫瑰,学员们仔细询问林花间作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深入探索“3345”模式,为本地林下立体经济模式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交流研讨环节同样亮点纷呈。部分县市围绕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踊跃发言,分享了林下种植食用菌、林下花卉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与面临的挑战;部分县市聚焦光伏项目生态修复实施情况交流了在光伏场区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拓宽了学员们的工作思路,为跨区域合作与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不仅让学员们系统掌握了野生菌保育促繁、食用菌仿生种植、光伏生态修复的前沿技术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更通过实地观摩与经验交流,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一步,楚雄州林草系统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深化林下经济模式创新,推动“林下经济+”融合发展,厚植绿色底蕴,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楚雄州贡献林草力量。
(楚雄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供稿)